中药科普|枸杞
宁夏枸杞,果实饱满、表面呈暗红色,松散不结团,两端都有小白点,是枸杞中的上乘之选,也是声名远扬的滋补佳品。
宁夏枸杞富含枸杞多糖、类胡萝卜素、黄酮类等多种营养成分,可以滋补肝肾,益精明目,枸杞多糖还可以抗肿瘤。根据国家药典规定,枸杞多糖的含量不得少于1.8%,有效成分浸出物不得少于55%;我院枸杞多糖含量测定达到3.5%,浸出物高达82.2%,是未经熏硫的正宗宁夏枸杞。
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。此时,气温回升、冰雪融化、降水增多,故取名为雨水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正月中,天一生水。春始属木,然生木者必水也,故立春后继之雨水。且东风既解冻,则散而为雨矣。”雨水和谷雨、小雪、大雪一样,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。雨水节气前后,万物开始萌动气象意义上春天正式拉开了序幕。
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》指出,雨水节气蕴含独特的物候学原理。秋季,阳热渐次沉降,地面温度降低,水汽遇冷凝华为霜;至春季,阳热上升,地面气温回升,降雨增多,雨水润泽万物,滋养生命。此阶段,阳气根基尚不稳定,人体因阳气的波动,易出现各类虚证。
雨水来临前,气候较为寒冷,人体阳气内敛,气血运行相对迟缓。雨水过后,大地回暖,万物复苏,一片生机勃勃之象。气温转变过程中,人体易受寒湿之邪侵袭。艾灸作以艾草纯阳之性,通过温热刺激穴位,温通经络,排除寒湿,促进气血运行,调整血液循环,使经络气血通畅,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。
雨水节气坚持艾灸,补充阳气,增强抵抗力,稳固根基、调整阴阳,为全年的健康奠定良好基础,以更为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身体状态,迎接春天的到来。
养生要点
雨水三“宜”
宜“调脾”
脾最怕“湿”,雨水节气后降雨明显增多,空气湿度增加,气候虽说回暖,但冷暖不定,在这样湿寒的天气下,如果不注意饮食调节,就会加重脾胃负担,引发腹痛、腹胀、腹泻等不适。因此雨水时节要适量饮食,吃七分饱为好。
宜“食甘”
唐代医家孙思邈在《千金方》中说:“春七十二日,省酸增甘”,即少吃影响肝气疏泄的酸味食物,增加有补脾安胃之效的甘味食物。
宜“早睡”
每逢季节交替,人们总容易昏昏欲睡,这个时候我们要注意睡眠时间,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,另外,春季养生应当克服季节变化对睡眠的影响,注意早睡早起,劳逸结合。
雨水三“忌”
忌“湿冷”
雨水节气多湿冷天气,注意洗完澡之后要及时擦干头发,以免湿邪内侵,导致关节肿痛和头痛。
忌“油腻”
春为万物生发之始,应保持五味不偏,少食油腻,以免阳气外泄。应多吃新鲜蔬菜、多汁水果等,以补充人体水分。韭菜、香椿、百合、春笋、柑橘等都适合此时食用。
忌“心燥”
当气候变化不稳定时,情绪也容易受到影响,诱发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的几率较高。此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室外活动,保持心情愉悦、情绪稳定,才有助于气血和畅,元气充沛。
艾灸穴位
内关穴
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俞穴之一,艾灸有助于身体阳气由内而外生发,缓解春天头晕头胀、心慌心悸等症状。
神阙穴
此穴位于脐部中央,属于任脉的穴位。灸之有培元固本、调理肠胃等作用。是小孩、成人都适合艾灸的穴位。
丰隆穴
此穴是排湿的一个大穴,在足三里下大概一掌的位置,该穴是胃经上的穴位,同时通于脾经,是胃经和脾经的关口,有很好的化中焦痰湿的功效。
解溪穴
取穴在脚,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,当拇长伸肌踵与趾长伸肌睫之间。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湿的穴位,对解除下肢水肿效果较好。
命门穴
从“命门穴”进入的“寒湿气”容易引起我们腰酸背痛,腰膝酸软,各种肾虚,性功能下降等症状,艾灸可补益肾中阳气。
身柱穴
身柱穴属于督脉,位于人体背部正中线,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处。灸此穴有利于帮助身体适应多雨天气,宣肺化湿、减轻外感湿邪而引起的头重、精神疲倦、口淡、大便溏稀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