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
二十四节气|立春艾灸,顺时养生

  中药科普|党参

党参.jpg

  甘肃有三宝,当归、党参和黄芪,我院党参产自甘肃。

  党参主要含有甾醇、党参苷、党参多糖、党参内酯,生物碱等,根据《中国药典》2020年版一部标准党参有效成分浸出物不得少于55%,我院党参有效成分浸出物含量在77.4%,口感微甜,平时煮茶或者煲汤都非常推荐。

  党参性平味甘,主要归经是脾肺经,补脾肺之气。平时有中气不足的体虚倦怠,食少便溏,可搭配白术和茯苓煮茶,对肺气虚及咳喘声音低弱,可补益肺气止咳定喘。

立春.jpg

  立春,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,时间为2月4日,这时太阳到达黄经315°时。立春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。“立”是“开始”的意思,自秦代以来,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。

  立春后,气温、日照、降水也趋于上升和增多。春季养生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、万物始生的特点,注意保护阳气,着眼于一个“生”字。按自然界属性,春属木,与肝相应。因此,立春养生的重点就是养肝。

  艾灸养肝

  春季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,万物始生的特点,注意保护阳气,着眼于一个“生”字。在中医的理论中,春季与肝相对应。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,在志为怒,恶抑郁而喜调达。所以从立春开始,就应该着手养护肝脏了。

  立春时人体内阳气开始生发,此时艾灸,可以养阳助生发,调肝养肝,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、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。此时艾灸对全年的健身防病都是十分有利的,甚至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艾灸2.jpg

  调和阴阳

  人体阴阳的平衡是维持健康的基石,一旦阴阳失调,疾病便会乘虚而入。艾灸疗法巧妙运用补泻之法,通过对特定穴位的刺激,激发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,使阴阳重新恢复平衡,从根源上抵御疾病的侵袭,为身体健康筑牢根基。

  温通经络

  艾叶性温,点燃熏灸时,温热之力层层渗透,直抵肌层深处。这种温热刺激如同春日暖阳,能够促进气血运行,让停滞的血液重新流动起来。艾灸具备温通经络、散寒除湿、调理气血以及宣痹止痛的卓越功效,能有效缓解因寒邪凝滞导致的各种不适。

  行气活血

  气的运行与温度密切相关,遇热则畅行无阻,遇寒则凝滞不通。艾灸产生的温热刺激,恰似为气血运行注入活力,使气血协调顺畅,营卫和谐,血脉通利。在温热的作用下,气血运行加速,从而达到行气活血、消瘀散结的目的,让身体的瘀滞之处得以疏通。

  补中益气

  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,阳气不足则易出现虚寒之症。艾灸能够借助其温热之力,补充人体的阳气,提升机体的阳气水平。通过对相应穴位的艾灸,激发脏腑的功能,促进气血的生成与运行,起到温阳补虚、补中益气的作用,让人充满活力,精神饱满。

  强身益体

  在日常生活中,艾灸给身体建立了一道坚固的防线。能够激发免疫系统,增强机体抵抗力,不易受到外界病菌的侵害。长期艾灸,能调节身体的各项机能,让我们以更健康的状态享受生活的美好。

  推荐穴位

  肝俞穴

  肝俞穴作为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,于人体气血运行、脏腑调和意义非凡。它能疏通气血,让周身气机顺遂,助肝脏发挥藏血、疏泄之能,进而维系各脏腑间的微妙平衡,对情志调节、滋养双目、脾胃运化等也有积极影响,为身体的健康稳定提供支持。

肝俞穴.jpg

  太冲穴

  太冲穴为足厥阴肝经原穴,能调节肝经气血,助肝脏正常发挥功能,维持气血平衡。它可协调肝与其他脏腑,避免肝气不舒影响脾胃运化,还能调节情志,让情绪平稳,对维持身体健康、保障身体机能运转意义重大。

太冲穴.jpg

  足三里

  足三里是补脾胃的要穴,脾胃是后天之本,气血靠它们运化,所以养肝必须把脾胃这个运化气血的“机器”保养好。

足三里.jpg

  太溪穴

  太溪穴是肾的原穴。肝属木,肾属水,树木需要水的浇灌才能健康成长,所以养肝必须要滋阴。用太溪调动肾脏的功能,能够更好地“滋水涵木”。

太溪穴.jpg


在线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