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,芒种标志着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。据农历书记载:“斗指巳为芒种,此时宜种有芒之谷,过此则失效,故而名芒种也。芒种时节,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。然而,对于人体而言,随着气温的升高和湿度的增加,体内的平衡也容易受到影响。因此,芒种时节也是我们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重要时期。
随着芒种节气的到来,北京望京中西医结合医院希望通过中医的智慧和方法,为大家提供科学、有效的健康指导,让每个人都在炎热的夏季里依然能保持健康与活力。
芒种养身绝
芒种时节,天气逐渐炎热,雨水增多,体力消耗较大,特别需要注意以下几点:
勤补水 · 午间憩
芒种时节需注意补充水分,多饮水。饮水应遵循小口慢饮、不渴常饮的原则,避免大口猛灌。同时,天气开始闷热,人易感到疲倦,适当午休有助于恢复精神。午休时间以30分钟至1小时为宜,能有效缓解疲劳,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。
洗药浴 · 防生疮
芒种天气闷热,人易出汗,衣物应勤洗勤换。沐浴时可使用艾草煮水,有助于防止皮肤问题,如湿疹等。艾草具有温经通络、排湿散寒的作用,使用艾草煮水洗浴,不仅能清洁皮肤,还能起到保健作用。
饮食淡 · 忌油腻
唐代的孙思邈倡导“常宜轻清甜淡之物,大小麦曲,粳米为佳”。在夏季,人体新陈代谢旺盛,宜多食能祛暑益气、生津止渴的食物。比如绿豆汤、银耳莲子汤等,既能补充水分,又能清热解暑。老年人饮食宜清淡,辅以具有降压、降脂功能的食品,如苦瓜、黄瓜、冬瓜等。
忌冷饮 · 护元气
夏季天气炎热,人体的阳气浮于表面,应少喝冰冻的饮料,否则会损伤元气。冷饮虽然能暂时缓解暑热,但却可能导致脾胃功能减弱,出现腹泻、腹痛等症状。建议多饮温开水或常温的花草茶,如菊花茶、金银花茶等,既能解渴,又能清热解毒。
防湿邪 · 重补脾
中医认为脾为人体后天之本。芒种节气暑湿盛行,易困脾碍胃,致使肢体困重,倦怠嗜卧。饮食上应多吃益气健脾的食物,如山药、薏米等,同时注意减酸增苦、调理胃气。此外,按摩太白穴可健脾开胃,防止湿邪困扰。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,第一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,每日用力按揉3-5分钟,可健脾开胃益肾防暑湿。
养心肺 · 少熬夜
随着气温、湿度的升高,心脑血管疾病、妇科病等高发,需注意养心肺,少熬夜,避免紧张。可食用一些养心的食物,如桂圆、莲子等。推荐桂圆莲子粥、小米粥等,不仅滋补心肺,还能安神助眠。麦冬、桂圆、枸杞、菊花茶也是不错的选择,既能滋养心肺,又有助于清热解毒。
芒种防五病
预防心脏病
气温高,湿度大,心脏负荷逐渐加重,应注意保养,少熬夜,避免工作过度紧张,生活应有节奏。可食用一些保养心脏的食物,如麦冬、桂圆肉等泡水饮用。气虚乏力者可加西洋参,有助于增强体力。
提防空调病
在空调环境中待久了,会出现头晕、打喷嚏、流鼻涕等症状。宜多吃生姜,帮助发汗驱寒,缓解不适。生姜具有发汗解表、温胃止呕的作用,适量食用能有效缓解因空调导致的不适。
防口舌生疮
中医认为心与小肠相表里,芒种以后湿热内积,心火重,小肠积热,容易引起口舌生疮。此时应少食辛热之品,多食黄瓜、青菜、绿豆等。推荐饮用竹叶麦冬茶,有助于清热泻火,预防口舌生疮。
预防妇科病
由于天气湿热重,湿热内蕴,女性易患白带多而黄的症状,应少食辛热食物,多食清热利湿的食物,如绿豆、薏米、山药等。日常饮食中可加入白扁豆、粳米等,既能清热利湿,又有助于调理身体。
防真菌感染
潮湿环境是真菌滋生的温床,需保持干燥,经常更换衣物,避免潮湿环境,以防真菌感染。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个人卫生,勤换衣物,避免在潮湿环境中久待。尤其是夏季出汗较多,更应及时清洁身体,保持干爽。
芒种节气是夏季农事繁忙的时刻,也是人体调养的关键期。通过中医的体质调理、饮食保健、情志调节等方法,可以有效预防疾病,增强体质,促进健康。北京望京中西医结合医院以传统中医为基础,结合现代科技手段,呵护您的健康。让我们共同关注健康,学习每一个节气带来的独特养生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