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满,乃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。小满之际,气温显著上升,我国多数地区已迈入夏季。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有言:“小满,四月中。小满者,物至此时稍得盈满。”气温上升之余,雨水亦逐渐增多,故而此节,暑湿并重。
中医将对人们身体健康有负面影响的高温高湿称为“热邪”与“湿邪”。那么,“热邪”与“湿邪”会对身体造成何种危害?又应如何预防呢?
北京望京中西医结合医院,为大家介绍小满时节的养生知识:
小满时节“未病先防”
皮肤病多发:夏季闷热潮湿,若起居失当,易引发风疹、风湿、汗斑、湿疹、脚气等,此乃皮肤病多发之季。《金匮要略·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》言“邪气中经,则身痒而隐疹”,足见古代医家对此早有认识。
消化功能减弱:小满过后,雨水增多,天气闷热潮湿,中医谓之“湿邪”。人体之脾“喜燥恶湿”,受”湿邪”影响大。雨季会出现食欲不振、腹胀、腹泻等消化功能减退的症状,且常伴精神萎靡、嗜睡、身体乏力、不想喝水、舌苔白腻或黄腻等,中医称此为“湿邪中阻”。
小满节气处于五月下旬,气温明显升高,雨量增多,因此在这一节气中,需注意气温变化,随时添衣,以防感冒受风。又因小满节气多雨潮湿,若贪凉卧睡,必将引发风湿症、湿性皮肤病等疾病。在小满节气的养生中,要特别强调“未病先防”的养生观念,即在疾病发生之前,做好各种预防工作。
合理膳食
清淡健胃,宜多食苦味食物。夏季蔬菜水果颇多,在保证清洁卫生的前提下,能生吃的尽量生吃。若想增进食欲,可适当食用苦味食物,苦味食物有清火之效,同时还能增进食欲,有健胃之功。另外,适当补充蛋白质。蛋白质来源一则为动物性蛋白质,以清蒸鱼类为佳;一则为植物性蛋白质,以摄取豆类食物为宜。
饮食清爽可预防皮肤病。小满时节乃皮肤病易发期,饮食调养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,常食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物,如红小豆、薏苡仁、绿豆、冬瓜、丝瓜、黄瓜、芦笋、黄花菜、水芹、荸荠、黑木耳、藕、胡萝卜、番茄、西瓜、山药、蛇肉、鲫鱼、草鱼、鸭肉等。忌食甘肥滋腻、生湿助湿的食物,如动物脂肪;亦忌食酸涩辛辣、性属温热助火之品及油煎熏烤之物,如生葱、生蒜、生姜、芥末、胡椒、辣椒、茴香、羊肉、狗肉、鹅肉等。
睡眠提示
小满后天气转热,睡觉时不可为贪图凉快而睡在冷地板或凉席上,以免湿气侵入筋脉,导致风湿病,或头重身痛、生痈疔疖。也不可随意坐在晒热的椅凳和砖石上,以免热毒侵入肌肤,而导致患坐板疮或生毒疖。
适度运动
适当锻炼,散步、慢跑为宜。依据“春夏养阳”的原则,不宜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。剧烈运动可致大汗淋漓,不但伤阴,亦伤阳气。避免在炎热的时间里进行锻炼,减少外界高温直接照射在身体上的时间。室外锻炼要戴遮阳帽,穿着白色或淡色、透气性好、质地柔软及宽松的衣服。运动过程中要增加间歇次数,每10-15分钟,当于阴凉、安静处休息。锻炼时间不宜过长,每次30-40分钟。间歇时可饮淡盐水、绿豆汤。
穴位养生
清心安神可按摩劳宫穴与中冲穴,揉按劳宫穴可缓解心慌气短。劳宫穴处于第二、第三掌骨中间。握拳时,中指指端下即为此穴。有清心安神、消肿止痒之效,像中暑、心痛、烦闷、胸胁痛、口疮、舌烂、口臭,都可按劳宫穴。劳宫穴为大补之穴,揉此穴可使心情放松,心慌气短亦可揉按此穴以缓解。
按摩中冲穴可清心火。此穴位于中指指端的中央,有开窍醒脑、泄热清心之效。像中暑、昏厥、中风昏迷、热病、吐泻、耳鸣、心痛等,都可按摩中冲穴。中冲穴可点刺出血,为急救要穴之一。亦可用指甲掐或用指节硌,相较而言,用指节硌效果更为显著。同时,中冲穴亦为泻心火之要穴,心火旺或口舌生疮,不妨揉按此穴。按摩时,以左手手指甲掐按右手上的中冲穴,约1分钟,再换右手掐按左手中冲穴1分钟。总之,小满时节,要注意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,遵循养生原则,合理饮食、适度运动、注意睡眠和穴位按摩。这样,我们才能避免疾病,更好地享受这个美好季节。同时,望京中西医结合医院也将竭诚为您提供专业的养生指导与中医体验,帮助您更好地呵护身体,提升生活品质,在小满时节中焕发出健康与活力的光彩。